財務自由的世界 - 現金流量表

財務分析就是一場投資的戰爭

推薦指數:★★★

現金流量表看的是一間公司的現金狀況,為什麼這很重要,因為這可能影響到股利發不發得出來(誤)。其實這也是用來檢視一間公司雷不雷的指標之一,如果一個人賺很多錢,資產也很多,但口袋一掏發現空空的,那就代表這個人賺很大,但也花很大,導致沒留下多少現金。反之,如果一個人營業利益不高,但是口袋滿滿現金,這就說明了這些現金很可能都是融資而來。


現金流量表可以看出企業的主要三大活動,營業賺多少錢,拿多少錢到哪裡投資,理財的狀況如何,簡單的講,就是公司的現金從哪裡來,又流向哪裡。


什麼影響現金流量

  • 稅後淨利
  • 折舊(攤提),購買時已經列為費用,但每年列為攤提,需追加。
  • 投資收益與損失,權益法下的孫公司/子公司。
  • 長期資產或投資的處分損益,像是購買1000元廠房機具,用900元賣掉,損益表上會寫損失100元,但實際上不僅沒有100元流出,還有900元收入,因此需將這900元加回。
  • 應收帳款增減,應收帳款增加,損益表中的收入增加,但是由於還未收到現金,因此需要把它們從營業現金流中移除。
  • 存貨增減,存貨減少代表現金增加,存貨增多則代表現金減少。
  • 應付帳款增減,增加代表損益表上的負債增加,但其實應付帳款表示該筆錢還沒付出去,所以跟應收帳款剛好相反,如果應付帳款增加,則現金也會增加,因為錢還沒付出去。

公司也是會投資的,要檢視公司投資的效益如何,可以從現金表中的投資現金流,一觀究竟。處於成長期的公司,投資現金流會較大,成熟期的公司則剛好相反。試想一間公司開始成長,需要擴張購買廠房機具設備或研發器材,因此有可能投入大量現金流,但如果投資的金流相當龐大,逐年增長但營收卻沒有跟著起來,就有可能是地雷了。

所以看這張表,首要看的是自由現金流量,並觀察長期的趨勢,一家公司長期的競爭力除了營業利益率之後,就是看能夠從本業賺得多少現金。

自由現金流量 = 營業現金 - 投資現金
賺500, 拿100元去買機器設備,那麼自由現金流量就是400元



投資活動的現金項目

這是用來觀察一間公司投資多少在生產相關設備上
  • 增加/賣出長期投資
  • 處份/添購固定資產
  • 其他調整項目



理財活動的現金項目

可以觀察公司有沒有替股東賺到錢,理財現金流尤其可以看到一間公司是不是經常再增資,造成股本膨脹。
  • 現金增資
  • 支付現金股利
  • 新增/償還短期借貸
  • 新增/償還長期借貸
  • 發行/償還公司債
  • 新增/買回庫藏股



地雷股特徵

  • 爭議不斷
  • 高階主管與董事監整批換或短時間內陸續換



併購事件與母子公司獲利狀況

併購後需檢視原本被併購的公司其獲利能力是增加或減少。轉投資子公司股權小於50%,如果有投資利得利空,則記錄在業外損益,但如果股權大於50%,則會列在合併報表內。
如果長期投資佔整體資產比例過高,則最好檢視合併報表,看到底母公司跟子公司詳細的營收與債務狀況為何。這也是一個觀察到底哪些公司債留台灣的方式。像是固定資產都在子公司,債務都在母公司,或者子公司有存貨,母公司有營收卻沒有存貨等等,




其他指標

股價淨值比(PRICE - BOOK RATIO (P/B, PBR)),這是用來評估一間公司的市價和其帳面價值的比率,Benjamin Graham提倡的指標,但是作者認為這個指標在台股市場用處不大,大多是拿來跟歷史股價淨值比較用。


股價淨值比 = 每股市價 / 每股淨值 
每股市價20元,每股淨值5元,則股價淨值比為4

股東權益 = 資產 - 負債
資產500元,負債200元,股東權益為300元

每股淨值(Net Asset Value) = 淨值(總資產-總負債) / 股數
總資產500元,總負債200元,總股數100股,則每股淨值為3元

每股盈餘(Earning per share) =  某一時期稅後淨利(營業收入-支出+業外損益-稅) / 股數
營業收入500,營業支出200,業外損益300元,股數為100,則每股盈餘為6元


但是資產項目合理嗎?固定資產剩餘價值多少?負債有沒有反映真實狀況?長期投資評價損失公允嗎?固定資產未來的產能與效能如何?等這些問題都會導致每股淨值與股價淨值比的參考效用降低。



市值與高價股的關係

股價高低不能拿來做為風險評估的依據,成長性、獲利性、才是決定股價高低的因素。營收市值比代表市場願意花多少錢買下這間公司的營收,營收市值比高不代表較好,他可能代表投資人不願意花更多錢買營收,被低估。營收是市值比低也不代表過差,表示可能公司很賺錢,市值高(分母大)或被高估。

營收市值比 = 營收 / 市值
營收500元,市值1000,營收市值比為1/2,代表願意花50%買營收。



破除謠言

經常可以看到新聞釋放出一些利多的消息,要如何驗證跟破除呢?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預測直接帶入,比方說有個新聞說預估某公司第四季獲利EPS將可達N元,那麼就反推,達到N元的機率有多大。反推可用過去6-12個月的營收歷史資料來估算。




選股流程 (2012年,請謹記目前為2017年)

  • 選出上市前40名與上櫃前30名(股價),股價高代表公司體質相對優
  • 刪除F開頭或KY,避開信用低與風險大
  • 刪除過去4年曾經產生虧損的公司,避開營收紀錄差
  • 刪除過去8季,單季營業利益起伏大或大幅下滑的公司,避開營收不穩定或營收差的公司
  • 刪除過去三年累積自由現金流為負數的公司,避開營業現金低與投資現金為負數的公司
  • 刪除近三月合併營收年增率為負數的公司,避開營收差的公司
  • 刪除過去三年曾經辦理過現金增資的公司,避開營收沒有與股數成正比的公司
  • 刪除低市值的公司(50億),避開風險大的公司
  • 刪除存貨週轉率連續下滑的公司,避開有營收差跡象的公司
  • 刪除成交量過低的公司,避開難脫手的公司
  • 刪除股市名嘴推薦的公司,避開利多新聞
  • 刪除近兩季EPS年增率為負的公司,避開營收差的公司


其他注意事項

  • 買進後需每個月檢視營收、財報。
  • 無需天天看盤。



感想

最後這12道我覺得不是絕對挑好公司股票的法則,但至少可以避開一些地雷股。再者投資還是要長期,短期的買進賣出,見風轉舵,有時候反而會失去一些好機會。當然有可能台股市場的環境不同,上市公司的操作也不同。

免責聲明:以上純為個人讀書筆記心得,並非投資建議。



相關文章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