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機騙局心得 - 1 (Fooled by randomness)

隨機騙局: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  (Fooled by randomness) Nassim Nicholas Taleb著

隨機騙局: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(Fooled by randomness) Nassim Nicholas Taleb 著




推薦指數:★ ★★ ★☆

隨機性就是指同樣情況採取同樣的作法可能會有N種結果,就像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你跟我。有可能是你真的很擅長某事,但也有可能剛好在當下的環境與其他條件讓你剛好擅長某事,一但時間久了,有些條件改變,自然而然結果也會改變。


很抽象嗎?尼洛是一個保守的交易員,他非常厭惡風險,他的操作目標不是追求最高的利潤,而是避免自己被Fire,他從不讓自己損失超過一百萬美元,問到為什麼他不抱賠錢貨,他總回答,因為受教於某一膽小交易員的關係,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學過機率。而眾所皆知,高報酬總是伴隨著高風險,尼洛只有投資財政部公債,也因此錯過大多數股市的多頭市場。

約翰是一名高收益交易員,雖然沒有尼洛有學問,聰明,體能也比不上尼洛,但是就是賺得比尼洛多許多,添置豪宅,出門開跑車,喜歡冒險的人生,生活風格大概就是像華爾街之狼這般的人物。約翰交易垃圾債卷,但從不懂的賠率,投入市場的時間太短,沒有察覺高受益市場就像一台出奇不意的火車,朝著鐵道上打盹的人駛過來,在上面的人遲早會被碾死。

The wolf of wall street

作者一開始透過這兩名人物,講求本書的核心,隨機性,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,你或許每個月都賺錢,卻可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,賠掉累積利潤的好幾倍。


同時考慮觀察到與沒觀察到的可能結果
一個人的人生可能有N種可能發展結果,如果必須要重複過同樣的”專業人生“幾百萬次,遭遇厄運的樣本路徑會很少,好運的樣本路徑也會很少。就像一個牙醫師,每天替人鑽牙齒,如果要重新過這個牙醫師的專業人生一百萬次,那麼他的樣本路徑不會有太大的波動,最好的處境可能是替有錢人鑽,最壞的處境可能是在鳥不生蛋狗不拉屎的某個拖車小鎮行醫。但如果是一名中了樂透的警衛,那麼他人生的樣本路徑範圍可能是這樣,幾乎每一次都會當警衛,而且買好多沒中獎彩卷,但他的一百萬次人生,只有一次會中樂透,後面這個,就是隨機性。

簡單的大腦
大腦的設計並不是為了讓我們理解隨機性或機率概念,而是為了情緒,栩栩如生的誇張效果而設計,保險業務員的兩套說詞,你會採用哪一套?

說詞A: 根據醫學研究,罹患X癌症的機率是0.002%,因此建議你一定要投保。
說詞B: 小明是我的朋友,上個月還好好的,想不到出國一趟回來就被診斷出罹患肝癌,已經
第三期了,家裡經濟都靠他一個人,現在全家會為了籌措醫藥費,急得像鍋子上的螞蟻,女兒也休學開始出去打工幫忙家計,如果他當初有保這個醫療險,可能就不會這樣。

人類喜歡故事,也容易記得故事,但硬梆梆的數字與計算,通常會排斥再仔細去解讀與思考,這也跟世界日益複雜,我們的心智被訓練的越來越簡單。系統二是懶惰的,新聞或他人格言,通常我們容易就信以為真,不加思索。愛因斯坦曾講,常識不過是18歲以前學得的一堆誤解。

現實產生器與蒙地卡羅模擬器
在三體裡面有提到蒙地卡羅算法,但這裡作者提出的是,利用蒙地卡羅算法的隨機特性,來找出最適合的交易。樣本路徑可以比擬為任何想測量的可能過程與結果。蒙地卡羅模擬器產生出無數個隨機樣本路經分析,觀察這些樣本路徑的普遍特質,也可以設定和現實先似的條件,圍繞可能事件產生出一組模擬結果。遍歷性則是指,把時間拉長或樣本數量提高時,這些隨機樣本序列會看起來彼此相似,像是在短時間內,幾乎每個進入市場的人都會嚐到甜頭,但是時間一拉長,或者採樣的點變多時,幾乎都會在某個時間點經歷黑天鵝事件。

用蒙地卡羅產生器也可以產生敘事文,一般人看不出差異,甚至哲學也是,人們對生活或好的東西,如此錙銖必較,如文學批判上之嚴格,但該理性的事物,卻抱持著如此隨機的態度。

人是健忘的動物,市場上的操作手法與投資人的系統很多,人學歷史是為了要習得教訓,但通常不看歷史的人多,就算看了但仍遺忘的更多,就像跟孩子講水壺很燙不要摸,但他們不上心,除非自己燙傷了。老人通常比年輕人更有優勢,因為他們已具有經歷特殊事件的經歷,因此抵抗力更強。

華倫巴菲特在牆上貼著“歷史”


用消防隊的比喻來說明新興市場奇才卡洛斯
卡洛斯是哈佛的經濟學博士,來自拉丁美洲的一名專門操作新興市場的交易員,在1998年俄羅斯債卷開始往下時,他採取向下攤平的操作,隨著債卷價格越低,買進越多,他每天與許多經濟學家開會討論,『驗證』自己的想法是對的,市場賣過頭了,一直到確定俄羅斯債卷徹底崩盤,卡洛斯也被解僱。卡洛斯一共為銀行賺進八千萬美元,但僅一個夏季,就賠掉三億多美元。這裡要強調的是,消防隊效應,消防隊閒閒沒事幹的時間太長,彼此聊很多事的看法見解會趨同,看對於客觀的局外人來講,會覺得這些想法很可笑。就像卡洛斯服務的銀行認為,為何要投資那麼多錢在一個完全付不出錢養自己公務員的國家?

同樣的情況採取同樣的做法,會有多種不同的結果,這就是隨機性,可是太多人把因為隨機性而得到的成功歸咎在自己身上,而失敗則歸咎在環境上,這也犯了基本歸因謬誤(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),一名最終失敗的交易員,通常會找證據證明自己的交易是正確的,但說詞反覆,賠錢時就成了長線投資,沒有訂定明確作戰計畫,以因應發生虧損的可能性,沒有已認賠停損的行動修正原來的做法,並且缺乏批判性思維,否認事實。



2017年的長毛象
整個讓我腦洞大開的就是以下這段,很多人錯誤認為達爾文的自我選擇理論是指生存的適應性,適者生存,不適者淘汰,其實作者指出,達爾文指的是繁殖的適應性,公司組織並不會像生物這樣繁殖,隨機性改變或狀態轉換,這些系統特質又難以辨識,以動物來講,平均而言,動物會適應這種隨機性與系統上的危險,但是並不是每一隻動物都會適應,且不是全部的時間都能適應,一隻動物有可能依照他的樣本路徑分析而活,但時間拉長來看,他的這個樣本路徑可能只適合在當時的系統內。如果時間越拉越長,則他們會越脆弱。

上面這段非常抽象,但概念就是長毛像在冰河時期可以存活,是因為長毛像在當時的各項特質(該段時間的樣本分析)大多剛好適合當時的系統(冰河時期),但如果把時間拉長,長毛像是會越脆弱的,因為隨機性與黑天鵝的擺佈,系統的變化非常多,像是長毛像在現代就得面離棲息地變少,或全球暖化的問題,他們很可能被隨機性擺佈下,越顯脆弱。

所以這可以比喻成,王牌交易員在某一時間序列下,的確是金光閃閃,意氣風發,但隨著時間拉長與系統的變動性提高(市場先生),任何人都逃不過隨機性的手掌心。


待續~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